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在深化改革、结构调整的背景下,2014年中国音乐产业进一步走向成熟,核心层、关联层、拓展层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不断创新,政策环境和版权保护进一步完善,更多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原创内容受到市场和消费者认可,产业发展整体走入集约化、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轨道。
(一)行业发展概况
为估算中国音乐产业的整体市场规模,报告编写组采取走访座谈、量化统计、文献查阅等方法,对音乐演出产业、实体唱片、数字音乐等细分行业的市场规模分别进行了粗线条的估算。下面对各细分行业的发展概况和行业数据进行说明。
1、核心层行业概况
(1)唱片产业

2014年中国内地实体唱片产值规模约为6.15亿元,较2013年下降约5.4%。新华书店系统、零售门店等传统线下渠道实体唱片销售码洋约为5662.2万张,同比上一年下降19%。星外星、京东等线上实体唱片销售约为271.04万张,同比下降21.8%。但黑胶唱片的销售量却逆势增加。这表明互联网改变了大众消费音乐的观念和方式,实体唱片的商业价值更多体现在粉丝经济上,其音乐传播载体的角色从之前的大众传播者向小众收藏品功能转变。
(2)音乐演出产业

2014年音乐类演出市场规模达到143亿元,与2013年基本持平。票房收入约为43.72亿元。其中大型演唱会票房总收入28.54亿、音乐节票房总收入3.79亿、Live house 票房总收入4954万,剧院音乐类演出票房总收入10.9亿元。演出场次总数达2.04万场,比2013年的总场次数增加近4000场,并保持良好的市场价格秩序。2014年音乐类演出市场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互联网+音乐演出”催生付费直播模式、视频流媒体加入抢占演出市场份额阵营等现象成为音乐演出行业的新亮点。
(3)音乐版权经纪和管理
2014年,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的版权许可收益达到1.3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2.36%,其中表演权、复制权收入有所下滑,广播权收入继2013年下滑后,2014年又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的网络新媒体收入呈现明显的增长,增长比达到203.94%;海外收益也呈缓慢增长的态势。